深圳南山区的一间会议室里,王健林的签字笔在文件上停留了几秒。
这不是他第一次签署股权协议,但这一次,笔尖似乎格外沉重。对面坐着的,是马化腾和刘强东的代表团队。桌上摆着的,是三份总额超过465亿元的合伙协议。
“签还是不签?”这个问题,王健林已经在心里问过自己无数次。
1. 三家神秘公司浮出水面
2025年8月20日,深圳。
一家名为“深圳智薯投资合伙企业”的公司悄然成立,注册资本160.76亿元。几乎同一时间,北京和苏州也分别冒出两家巨额投资公司——北京那家80.53亿,苏州那家更是高达224.29亿。
三家公司,465亿资金,背后站着的是中国商界最有影响力的三个男人。
有意思的是,这些公司的名字都透着股神秘感。“智薯”、“宽遇”,听起来像是某个创业咖啡馆随口起的名字,但背后却是百亿级别的资本运作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股权结构:
深圳智薯:万达占55%,腾讯占45%
北京泓睿:万达占55%,京东占45%
苏州宽遇:腾讯占44.4%,京东占22.2%,万达及其他占比33.4%
万达在前两家公司都保持着绝对控股地位,唯独在苏州那家最大的基金里,腾讯成了第一大股东。
这种微妙的股权安排,像极了一场精心设计的三方博弈。
2. 340亿旧账,6年恩怨情仇
时间拉回到2018年1月29日,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酒店。
那天,王健林笑得很开心。腾讯100亿、京东50亿、苏宁95亿、融创95亿,四大巨头联手砸下340亿,帮助万达商业从香港退市。媒体称他们为万达的“白衣骑士”。
谁能想到,6年后的今天,这四个“骑士”已经分道扬镳。
融创和苏宁,因为自身难保,先后将万达告上仲裁庭。融创要求万达支付95亿元回购款,苏宁索要50.41亿。两家公司的诉求很简单:当初说好的对赌协议,万达没能在规定时间内上市,现在该还钱了。
反观腾讯和京东,不仅没有撤退,反而选择了加码。
“雪中送炭”和“落井下石”,在商业世界里往往只有一念之差。有业内人士透露,融创和苏宁的撤退,让万达的资金链雪上加霜,但也给了腾讯和京东更多的谈判筹码。
3. 48座万达广场的秘密交易
就在三家公司成立前三个月,一份神秘文件出现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网站上。
文件显示,太盟、腾讯、京东等机构正在筹划收购万达旗下48座万达广场,交易金额约500亿元。涉及的城市包括广州、成都、杭州、南京、武汉等一二线核心区域。
巧合的是,这500亿的交易额,与三家新公司465亿的注册资本惊人相似。
更巧的是,参与收购的机构名单,与三家公司的股东名单高度重合。
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私下表示:“这可能是一种‘以股抵债’的创新模式。万达用优质资产置换股权,既解决了债务问题,又保住了控制权。”
说白了,这就像你欠朋友100万,但手里只有房子没有现金。于是你们商量,把房子的一部分产权给朋友,但你还是住在里面,还能收租金。
4. 首富的落寞与坚守
今年8月,《新财富500创富榜》发布。
王健林父子的财富从去年的1408.4亿元跌至588亿元,一年蒸发820亿,平均每天损失2.25亿。
但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,70岁的王健林依然在全国各地奔波。
8月20日,他出现在新疆克拉玛依,考察文旅项目; 4月底,成都天府万达,他亲自视察商场运营; 去年11月,云南大理金顶寺,有人拍到他虔诚拜佛的身影。
“别以为他是去游山玩水的。”一位万达老员工说,“老板每到一个地方,都在寻找新的机会。新疆的文旅、成都的商业、云南的康养,每一步都有深意。”
过去两年,王健林卖掉了80多座万达广场,转让了传奇影业、圣汐游艇等海外资产,甚至连万达酒店管理公司都以24.9亿的价格卖给了同程旅行。
有人说他在“卖卖卖”中走向没落,但更多人看到的是一个商人的韧性。毕竟,能在76亿被执行金额的压力下,还能拉来腾讯、京东这样的合作伙伴,本身就是一种能力。
5. 新万达的想象空间
三家公司的成立,可能意味着万达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。
腾讯带来的是数字化能力和流量入口。想象一下,未来你在微信上就能预订万达广场的所有服务,从电影票到餐厅,从购物到娱乐,一个超级APP搞定所有。
京东提供的是供应链和物流体系。万达广场可能会变成京东的线下展示中心,你在商场看中的商品,京东小哥1小时就能送到家。
万达贡献的是全国300多座购物中心和每年30亿人次的客流。这些实体资产和线下流量,恰恰是互联网巨头们最渴望的资源。
一位投资界人士分析:“这可能是中国商业地产史上最大的一次线上线下融合实验。如果成功,将彻底改变我们对购物中心的认知。”
但挑战同样巨大。三方如何协调利益?数字化改造的成本谁来承担?传统商业地产的基因能否适应互联网的玩法?
尾声:王健林的最后一战
深夜的万达总部,30层的办公室里还亮着灯。
这是王健林的习惯,每天工作到凌晨。桌上摊开的,是各地万达广场的经营数据。尽管债务缠身,但这些商场依然在为他创造着现金流。
“卖资产是为了活下去,找合作伙伴是为了活得更好。”一位接近王健林的人士这样解读他的策略。
465亿的新公司,48座万达广场的交易,每一步棋都充满了妥协与坚守。妥协的是股权和控制权,坚守的是万达这个品牌和王健林的商业理想。
谁能想到,曾经“什么都要自己干”的王健林,如今要靠昔日的竞争对手来续命。但这或许就是中国商业的魅力所在——没有永远的敌人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
至于万达能否凤凰涅槃,王健林能否王者归来,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。
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这个70岁的老人,还没有放弃。
广瑞网-正规股票配资排名-正规配资论坛-配资最良心10大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