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空军“新三剑客”震撼亮相! 电子战与隐身双剑合璧,专破美军防御体系!
歼-16D电磁压制瘫痪雷达,歼-20隐身突防直捣黄龙,歼-35A海空协同精准补刀——这套组合拳,正成为西太平洋上空最令对手胆寒的“踹门利器”!
“新三剑客”登场:体系作战碾压单机性能
中国空军的战机编队迎来历史性升级。 曾经的“三剑客”(歼-20、歼-16、歼-10C)被全新阵容取代:歼-16D电子战机、歼-20隐身战斗机、歼-35A舰载隐身机组成黄金三角。 这一变化绝非简单换装,而是作战理念的颠覆——从单机性能比拼转向“电子战+双隐身”的体系化协同作战。
歼-10C的淡出印证了这一转型。 作为昔日国土防空中坚,歼-10C作战半径仅2200公里,难以覆盖远海任务;而歼-16D与歼-35A的航程均突破3000公里,可前出宫古海峡直抵关岛,支撑“拒敌于岛链之外”的战略。
歼-16D:电磁战场“幽灵杀手”
作为中国首款专用电子战飞机,歼-16D的核心使命是让敌方雷达变“瞎子”。 它拆除了机炮和红外探测设备,腾出空间装载翼尖电子侦察吊舱、机腹大型干扰吊舱,能同时干扰雷达、通信、制导链路等多波段电磁信号。
其实战能力已获验证:在一次对抗演练中,歼-16D成功压制055型驱逐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——后者功率位列全球舰载雷达前三,却仍被全程“致盲”。 面对美军“宙斯盾”系统,歼-16D同样能通过信号欺骗使其误判目标轨迹,为后续打击铺路。
更关键的是,它与隐身战机配合形成“力量倍增器”。 歼-20设计师曾直言:“歼-16D的电磁屏障让歼-20的隐身效能提升30%以上,如同给刺客披上隐形斗篷。 ”
歼-20:隐身突防的“踹门者”
歼-20在此体系中扮演核心突击手。 其最新改进型歼-20A采用六代机级隐身技术:机身覆盖碳纳米管吸波材料,进气道棱角重构,雷达反射截面积(RCS)降至0.01平方米,相当于一只飞鸟的大小。
超视距打击是其杀手锏。 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250公里,配合射程200公里的霹雳-15导弹,可在敌方未察觉时发动攻击。 东海实战拦截中,歼-20多次在F-35锁定己方前抢先发现目标,迫使后者规避撤离。
升级后的歼-20A还强化了指挥功能。 隆起式座舱设计容纳更多航电设备,可实时融合歼-16D的电磁情报与歼-35A的战场数据,化身“空中指挥中枢”。
歼-35A:灵活补位的“海空多面手”
歼-35A虽定位舰载机,却在“三剑客”中承担独特角色。 其修长机身与V型小垂尾设计,使侧面隐身能力超越F-35和歼-20。 专家评估其前向RCS甚至低于F-22,堪称“全球隐身性能最优战机”。
作为体系中的灵活变量,歼-35A能执行三类关键任务:
伴飞掩护:为电子战薄弱的歼-16D提供贴身防护,对抗敌方偷袭;
前沿侦察:利用低可探测性潜入高危空域,为后方传递目标数据;
双向夹击:从航母或陆基机场起飞,与歼-20协同包抄敌方防空圈。
组合战术:三层“踹门”链式打击
“新三剑客”的协同绝非简单编队,而是环环相扣的杀伤链:
电磁破门:歼-16D率先突入,以全频段干扰瘫痪敌方雷达网,制造“电磁黑域”;
隐身斩首:歼-20利用电磁掩护突入核心空域,发射反辐射导弹摧毁预警机、指挥节点等高价值目标;
精准清场:歼-35A携带精确制导炸弹清扫残余防空火力,开辟安全走廊。
这种战术直指美军体系软肋。 当前美军依赖F-22(空优)、F-35(有限电子战)、EA-18G(非隐身电子战)的组合,存在“隐身与电子战割裂”的缺陷。
而“新三剑客”首次实现双隐身平台+专用电子战机的无缝协同,形成全域压制优势。
实战推演:西太平洋的“天平颠覆者”
美军印太司令部已将“三剑客”列为头号假想敌。 在模拟台海冲突的兵推中,该组合展现出三重威胁:
对航母编队:歼-16D干扰宙斯盾雷达,歼-20超低空突防发射反舰导弹;
对空军基地:歼-35A引导无人机群诱骗防空火力,歼-20趁机轰炸跑道与机库;
对岛链雷达:反辐射导弹+电磁压制的“软硬双杀”,使防空系统60分钟内失效。
广瑞网-正规股票配资排名-正规配资论坛-配资最良心10大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