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西方军事观察家们把目光投向中国。他们发现了一个有点意思的现象:歼-35隐身战机一服役,中国海军立刻就迈进了隐身时代。
美国“Military Watch”网站甚至专门发文,评价这架飞机。他们觉得,歼-35肯定能成为美国F-35的强劲对手。
为啥这么说?文章里提到了,歼-35的成本效益特别高。这核心技术,可都是从歼-20那里共享过来的。
这意味着,它研发成本低,试飞风险小,快速量产更是手拿把掐。这听着,怎么都是个大好事。
然而,就是这架被捧上天的隐身战机,它在国内的主力服役时间,可能短到让人吃惊。预计,也就短短五年光景。
没错,你没听错,五年!从2025年开始大规模服役,到2030年左右,就可能被更先进的六代机顶替了。
这种“高起点,短周期”的独特命运,放眼全球航空史,都算是奇葩。它不光说明中国航空工业跑得太快,还暗示歼-35未来可能要走一条不寻常的路。
它的价值,可能更多地要在国际市场上体现。就像当年的F-16那样,把重心放到出口。
想搞明白歼-35这事儿,得先看看空军大国怎么搭配战机。冷战那会儿,美苏都玩“重型机配中型机”的套路。
美国有F-15,那是绝对的制空霸主。但光靠它肯定不行,太贵了,数量也少。
所以又搞出F-16,中型多用途,性价比高。既能给F-15打下手,又能大量装备,还特别受欢迎,出口遍全球。
苏联那边也一样,苏-27主打制空,米格-29做补充。这模式,就是为了平衡战力、成本和规模。到了五代机时代,美国还是老一套。F-22是高端重型隐身机,F-35是中型多用途隐身机。可F-22命不好,才造了187架就停产了。军费缩减,加上各种利益集团瞎折腾,把美军自己都坑了。
后来发现,重型机那航程、那雷达功率、那升级潜力,就是不可替代的。只好花大价钱给现有的F-22升级,真是自作孽。
F-35呢?虽然大量生产,但问题也不少。加个副油箱,隐身性能和机动性就受影响。再看俄罗斯,他们更偏爱重型机,比如苏-30、苏-35。结果呢,最近的冲突暴露了问题。
重型机是厉害,但数量太少,成本又高。真要长时间控制大片空域,就显得力不从心。所以,他们现在也琢磨着升级米格-35,想优化一下空军的结构。看来,平衡才是王道。
那么中国呢?我们也走的是“重型机+中型机”的路子。歼-20是重型,歼-35是中型。歼-20这飞机,隐身性能、航电系统、机动性,都是全球领先的。比如,飞行员能顶住10秒左右的9G过载。
它的“宝石台”航电,氮化镓雷达,都是顶尖水平。虽然现在预警机、加油机数量还不够,限制了潜力发挥。但别急,预计到2030年,这些短板都能补齐。到时候,歼-20的真正实力就全解放了。歼-35虽然是中型机,性能略逊于歼-20。但对我们空军,特别是海军来说,那地位可不一般。
它能上航母,机翼还能折叠,就是为舰载机量身定做的。有了它,中国海军才算真正进入了隐身时代。航母编队有了歼-35,就能在防空圈外抢占制空权,意义重大。
歼-35这飞机,起点确实高。它身上有歼-20的基因,核心技术那叫一个成熟。所以,这飞机成本低,研发风险小,量产起来快得惊人。从2021年10月首飞,到2025年量产交付,不到四年。这速度,五代机里绝对是翘楚。它针对航母的那些优化设计,比如折叠机翼,更是体现了我们的巧思。
然而,它也面临一个“后至”的尴尬。歼-35的首飞,比歼-20晚了整整十年。为啥会这样?说到底,是早期航空工业的底子薄。那时候,我们还没能力同时搞两款五代机。
资源有限,只能先集中火力攻克歼-20。等歼-20差不多了,歼-35才排上了队,立项的时间就晚了。更要命的是,现在我们六代机的发展速度,简直是开了挂。歼-50和歼-36,这两个六代机项目,预计在2030年左右就能试飞并服役了。
也就是说,歼-35刚大规模服役没多久,更先进的六代机就来抢班夺权了。另外,歼-20的六代机改进型——歼-20S,预计也会在2030年前量产。
到时候,歼-20的生产线可能就要停了,为更先进的型号让路。那歼-35的国内空间,自然也更小了。所以,歼-35在国内的主力服役期,恐怕真的只有短短几年。它在国内,更多会扮演一个过渡角色。主要任务就是给海军当舰载机,弥补一下空军部分部队的空白。但很快,它的重心就会转移。
在国内服役期短,那歼-35的未来在哪里?答案很可能就是国际市场。美国F-16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。美国空军早就停采了,但F-16的生产线至今还在轰鸣。
靠的是啥?就是全球大量的海外订单。甚至为了F-16V的订单,生产线都搬家了。这说明,一款好用的中型战机,只要性价比高,在国际上生命力就贼强。现在全球能用上五代机的国家本来就少,能出口五代机的更是屈指可数。F-35虽然在卖,但那价格,不是谁都买得起。
这就给歼-35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机会。它造价低,性能又好,绝对是目前全球少数能出口的五代机。更关键的是,等到2030年,我们国内的歼-36、歼-50这些六代机就要列装了。
但出于战略考虑,这些最尖端的六代机短期内肯定不会出口。这等于给歼-35在国际市场上腾出了大片空白。所以,到那时候,歼-35的生产线很可能主要就为了出口服务了。当然,我们的战机出口,以前成绩有限。歼-10CE和“枭龙”虽然卖出去了,但还没真正进入全球主流市场。
连巴基斯坦这样的铁杆兄弟,目前都还没拿到歼-35。这说明,国际军贸这碗饭,不好吃。不过,歼-35毕竟是正儿八经的五代机,性能先进,价格又亲民。在2030年以后,它很可能成为我们国产战斗机出口的“带头大哥”。别看重型机比如F-22和苏-35性能彪悍,航程远,载荷大,雷达牛。但那价格,那产量,根本没法大规模出口。
歼-35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。它为那些想提升空军实力,但预算又有限的国家,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选择。
这不光是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,更是我们在全球军贸格局中扮演新角色的信号。歼-35,未来可期。
广瑞网-正规股票配资排名-正规配资论坛-配资最良心10大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