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,我把自己跟儿子成功折腾哭了
晚上七点半多,我就开始催豆包该刷牙洗脸准备睡觉了。
小家伙正拼乐高拼得起劲儿,头都不抬地拒绝了我。
心里有点烦,但又想多陪他一会儿,就耐着性子坐旁边看他拼。
时间一点点过去,大概耗了半个钟头,他才好像终于想起来要去洗漱。
结果刷牙洗脸也成了游戏场,逗着猫玩水,慢悠悠的。
抬头一看钟,快九点了!
再看看脚底下散得到处都是的乐高零件,水池里还泡着没洗的碗碟,一股无名火“噌”地就冒上来了,
我忍不住吼他:“你看看这都几点了?让你洗漱你就知道玩!你是不是就想累死我啊?”
豆包明显被我吓住了,愣在那儿,紧接着“哇”地一声大哭起来。
那哭声瞬间充满了房间,偏偏这时候电脑上的钉钉还不停地响。
展开剩余87%那一刹那,感觉特别糟糕,觉得自己特失败——工作没弄利索,孩子也没带好,什么都一团糟。
眼泪根本控制不住,自己就掉下来了。
等到晚上忙完工作,看着孩子熟睡的小脸,心里特别不是滋味,满满的后悔。
不是一直在努力控制自己吗?怎么就突然失控了?在孩子面前真的不能有一点点不好的情绪吗?
情绪控制?有时候像个伪命题第二天跟一个搞心理咨询的朋友聊起这事。
她直接就问我:“要是豆包哪天心情特别差,你是希望他憋着,还是希望他能好好说出来,把情绪释放掉?”
我根本不用想:“当然是说出来啊,坏情绪哪能压得住!”
朋友就看着我笑。
那一刻,好像有点明白了,教育孩子一定要控制情绪,就是天大的谎言。
带过孩子的都懂,想要控制情绪,别说90%的家长做不到,是根本没人能完全做到!
刚收拾干净的屋子,一转眼玩具又满地都是;说好了写作业,十分钟过去可能就写了一个字……
这种时候,有几个爸妈能心平气和?
就算爸妈真能强忍着不发作,把火气压下去,可那股怨气还在啊。
家里就会弥漫着一种说不清的低气压。
脸色不好看,说话带点赌气的味道,孩子其实特别敏感,一下子就能感觉到。
有个朋友就说过她小时候的事:
她妈妈生气时不会吼她骂她,但就是沉默,吃完饭直接睡觉,整个家都冷冰冰的,连灯好像都变暗了。 后来只要妈妈脸色一变,她就紧张,总琢磨自己是不是又做错了什么。 时间长了,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的,生怕出错,活得特别累。我们可能觉得,对孩子表现得“温和”就是好的。
可这种硬装出来的“好脾气”,反而可能更伤孩子。
长期生活在那种压抑的氛围里,孩子会变得很敏感,甚至把爸妈所有的不高兴都怪到自己头上,形成自卑的人格,刺痛一生。
吼声背后,藏着点意想不到的东西记得有次听一个妇联办的家庭教育讲座,台上那位教授讲了个挺有意思的观点。
他说,会发脾气的家长带出来的孩子,可能情商反而更高,在社会上更能站住脚。
教授问在座的家长:你想想,你在家忍着不发脾气,可你能保证孩子上了初中、高中,甚至以后工作了,别人也都不对他发脾气吗?
教授说,总在孩子面前扮演“完美”父母,其实是犯了个错。
如果孩子小时候从来没经历过被父母“凶”一下的场景,他就缺少这种体验。
没有这种体验,他可能就不太能敏锐地察觉到别人情绪的变化。
父母适当地、合理地发脾气,反而像是打开了一个开关,让孩子开始学习感知情绪,这对他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非常重要。
孩子处理情绪的方式,基本就是照搬大人的样子。
如果我们只会一味压抑自己的负面感受,那孩子学到的,也是这种不健康的应对方式。
每一种情绪,无论是孩子的还是大人的,都应该允许它自然地出现和流动。
当坏情绪涌上来,怎么办?那天晚上豆包睡得不太安稳,闭着眼还哼哼唧唧。
第二天一早,他睁开眼就问:“妈妈你还生气吗?妈妈你还爱我吗?”
比起大人发脾气,孩子更害怕的是失去爱。
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说过,如何适当地表达我们的愤怒,释放自己,又不伤害到孩子。
结合自己带娃这几年的经历,加上请教朋友,有点小经验可以聊聊:
1、情绪来临时,用“我”来替代“你”,真实表达感受
人在气头上最容易冲口而出“你怎么这么……”“你就知道……”。
说“你”听起来像指责,说“我”表达的是感受。
可以说得更具体点:“妈妈现在感觉很累/很着急/有点生气”,这样孩子也能更明白情绪是怎么回事。
2、明确要求,给孩子具体的指引
比如你正忙着回工作信息,孩子缠着要玩。
可以直接说:“爸爸/妈妈现在要处理工作,不能陪你玩。你自己玩一会儿积木,或者找点零食吃好吗?”
孩子要到挺大才能真正理解别人的处境,在这之前,给他们的指令越简单明白越好。
3、让孩子确信我们依然爱他
比起大人发火,孩子更怕的是大人不再爱他。
如果没忍住吼了孩子,甚至说了重话,事后一定要抱抱他,认真地道歉。
“对不起,刚才妈妈/爸爸没控制好自己,吓到你了,这不是你的错。”
那句“我爱你”,多说说没坏处。
养孩子这件事,哪有什么标准答案?看了不少书,问了不少人,越来越觉得,父母一句真诚的“我懂”,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很大的安慰和支持。
爱孩子,就多关注他的感受吧。
为人父母,到底该如何去引导孩子?
这几年看了很多书,也请教过很多专业的朋友,越发现:
养孩子这件事情,从来没有模板。
父母一句“我理解”,就能为他们带去莫大的精神鼓舞和支持。
爱孩子,就从此刻给予他关爱,尤其是情绪和心理问题。
如果你家孩子也遇到了情绪或心理上的困扰,不知道怎么处理,随时欢迎私信我聊聊。
别怕心事重重,百恩陪你慢慢走。
发布于:山东省广瑞网-正规股票配资排名-正规配资论坛-配资最良心10大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